你的位置:1分快3人工计划方法 > 新闻动态 > >皮科六经辨证法 课程笔记整理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
皮科六经辨证法 课程笔记整理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2:51    点击次数:80

皮损的四个主要因素:免疫、肿瘤、感染、精神因素。

免疫因素分为:过敏性疾病、自身免疫疾病。

感染:细菌、真菌、病毒感染。

免疫因素,过敏反应发生在皮肤黏膜,会出现皮损,如荨麻疹。

自身免疫性疾病,形成免疫复合物,攻击血管,血液渗出,出现皮损,如:紫癜。

感染,病毒感染可出现疣,细菌、真菌出现毛囊炎、皮癣等。

某些皮肤相关性肿瘤会出现皮肤损伤。

过敏性疾病多是发生I型超敏反应,以IgE抗体介导为主: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物质(局部激素)

图片

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在Ⅱ、Ⅲ、Ⅳ型超敏反应,亢进的免疫系统不能正确自我识别攻击血管、黏膜。

图片

图片

过敏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不同,过敏性疾病一般有较为明确的过敏源,且表现为速发性超敏反应,在不接触过敏源后可缓解。过敏性疾病的用药:抗过敏(祛风药、补肾药…)、减水肿(祛风湿药、化湿排脓药…)、抑制高反应(潜镇、安神药、清热药…)Ⅲ型超敏反应,抗体和补体会形成免疫复合物,沉积引起血管炎,要及时选用活血药物。

图片

自身免疫病用药:eg:骨关节变形(祛风止痛药…)、黏膜溃疡(活血药、补肝肾药…)自身免疫性疾病最主要的是调节免疫,自身免疫病是体液免疫亢进,细胞免疫低下。调节免疫的方法:可以作用在“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皮质轴”,调节激素水平;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的稳定性从而调节免疫,如从调肝肺;也可以通过提高T细胞的数量和质量,来调节免疫。六经和皮损的关系太阳类证:感染的前驱症状少阳病:继发感染或伏邪转出少阳阳明病:典型的急性炎症反应太阴病:与免疫细胞的生成、抗体的生成有关少阴病:参与激素的调节厥阴病:疾病的瘢痕愈合六经和皮肤病免疫应答的关系太阳-主表-皮肤少阳-主火-免疫应答阳明-主燥-炎症反应太阴-主气-机体免疫力少阴-主寒-藏精-激素厥阴-主风-过敏介质的释放1、太阳经:皮肤(1)营卫不和:常用药物:桂枝、芍药、生姜、大枣。(2)风邪入侵:常用药物:荆芥、防风、麻黄。2、少阳经:急性发作(1)转出少阳:常用药物::柴胡、青蒿、秦艽,黄芩等。(2)少阳藏血:常用药物:丹皮、黄芩、郁金。(3)正邪相争:打破耐受。常用药物:芍药。3、阳明经:炎症(1)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:大热、大渴、大汗,脉洪大,白虎汤证。(2)局部炎症:红、肿、热、痛。红:局部充血、血液运行不畅、血液高凝状态(血热)肿: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热:充血+细胞因子痛:炎症介质局部压迫导致的功能障碍(3)肠道耐受:肠道内蛋白质充分水解为氨基酸,不具有抗原性;(4)免疫应答:蛋白质未被充分水解为氨基酸,成为抗原4、太阴经:粘膜(1)免疫细胞:属卫气(2)粘膜免疫IgA生成:脾(3)肠道抗原降解:5、少阴经:慢性潜伏,迁延不愈。(1)内分泌:附子、地黄(2)交感活性低下:麻黄6、厥阴经:纤维化、瘢痕伏邪:免疫细胞无法到达五种基本治疗方法及药物举例五种基本方法:温、润、透、补、清1、温:温肾,提高肾上腺素水平分泌,提高交感神经活性,抑制免疫应答。Eg:麻黄附子甘草汤。2、润:润燥,改善皮肤代谢。Eg:有优质蜂蜜、阿胶。大细胞贫血:黄连阿胶痰。小细胞贫血:八珍汤。3、透:疏风除湿,抑制免疫介质释放,终止免疫反应过程。Eg:荆芥、防风、麻黄等。4、补:补脾、补肾、除湿。Eg:地黄、首乌等。5、清:清气、凉血、清肝。Eg:黄芩、赤芍、丹皮等。太阳病用药:荆芥:拮抗Ⅲ型过敏反应,可以止血防风:提高细胞免疫,抑制体液免疫麻黄:拟肾上腺素,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(若交感活性降低,副交感兴奋引起免疫介质的释放)苍耳子:免疫抑制剂,抑制分泌物释放金银花:化脓性感染,链球菌引起的丹毒少阳病用药:白芍、柴胡、郁金、徐长卿、五味子、黄芩、威灵仙、青蒿、秦艽柴胡/青蒿:“柴胡劫肝阴”——有阴虚才劫肝阴,青蒿适合有阴虚的白芍、五味子、乌梅、甘草——抑制免疫应答 “酸甘化阴” (丹皮酚具有广谱祛除炎症介质的作用)阳明病用药:大黄:及时排便,减少肠道抗原的损害白花蛇舌草:免疫抑制葛根:治疗血管扩张知母:调节激素节律少阴病用药:少阴寒化:细辛、附子、豨莶草(抑制免疫介质的释放)、肉桂少阴血虚:当归、首乌(免疫抑制)、鸡血藤、丹参少阴热化:知母、丹皮(含有丹皮酚、芍药苷抗炎)少阴精伤:地黄、山茱萸、虫草、紫河车镇静:酸枣仁、夜交藤(缓解过敏症状)太阴病用药:太阴气虚:甘草、大枣太阴湿盛:苍术、苦参、土茯苓、薏苡仁  (减慢代谢产物生成,促排出)厥阴病用药:乌梅: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蝉蜕:诱生干扰素、利水、解痉“以皮治皮”——相同的部位,含有相似的结构或成分,如角蛋白、激素、酚类、芳香烯烃等动物:蝉蜕、蛇蜕、阿胶、猪肤...植物:厚朴、黄柏、苍术皮、陈皮、丹皮、白鲜皮、桂皮...具体应用示例:风湿在表:麻杏薏甘汤适用于:白㾦、疱疹机理:“少阳之上,火气治之”麻黄9 杏仁6 薏苡仁90 生甘草6 升麻15(升;脱毒) 酒黄芩9(伏邪;发少阳) 牡丹皮9(血分;入肝) 大青叶15(“一托一清”)、可用陈皮拮抗大青叶的副作用伏邪7付能缓解,见效至少要一个月湿热在表:麻黄连翘赤小豆汤、薏苡竹叶汤、薏苡败毒散连翘是湿热病的专药  连翘酚可以清热连翘中含有齐墩果酸(保肝)、VP(减少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)主治:白㾦、扁平疣 要求连服3个月薏苡竹叶汤:湿郁经脉,身热身痛,汗多自利,胸腹白疹,内外合邪,纯辛走表,纯苦清热,皆在所忌,辛凉淡法,薏苡竹叶散主之。薏苡竹叶散:薏苡仁 竹叶 滑石 白豆蔻 酒黄芩 大青叶 补骨脂 生甘草 牡丹皮薏苡败毒散:薏苡仁90淡竹叶30白豆蔻6酒黄芩9大青叶15补骨脂15生甘草6牡丹皮9荨麻疹、皮肤划痕症:冷性:麻黄附子细辛汤热性:加味黄芩汤平性:麻桂各半汤加味紫草油:(吴门验方、少阳病外用效方)组方:生地15,黄芩15,紫草15,白及15制作过程:油泡两日两夜,油炸去杂,退火三夜。退火:指把药油放在屋檐下(露水),或者放在水井(井水)里过夜,也可以埋在土里头,退火。治疗:治疗烧伤、烫伤患者,为了不留疤,用水法湿敷,若渗出较多,可用黄连素在伤口上(泻心法)。原理:少阳之上,火气治之,少阴之上,热气治之。水不涵木:生地,木旺生火、火旺:黄芩、黄连,紫草走血分,白及:促进上皮修复。少阳夹湿还需辨湿在肝胆还是在脾胃。湿在肝胆的人,纳食可;湿在脾胃的人,纳食差。少阳不夹湿:舌苔不腻,皮损无渗出,伏邪外发少阳夹湿:舌苔厚腻,皮肤有渗液,头不痛,但烦者——三物黄芩汤。少阳夹湿:湿热在上,头面部如痤疮,脂溢性皮炎——枇杷清肝饮。少阳夹湿在下,湿热下注,如阴囊湿疹——柴妙饮(小柴胡汤+四妙散)。少阴寒化:①麻黄附子甘草汤(皮科代表方):麻黄含有麻黄碱,交感神经递质,就是肾上腺素,能抑制免疫;甘草是直接补充激素;附子可以刺激机体肾上腺素和皮质激素的分泌。三药合用,发挥抗炎、抗过敏的作用。②麻黄细辛附子汤:解热,免疫抑制,神经(麻黄)—内分泌(附子)—免疫(细辛)二加麻黄附子细辛汤(+酒黄芩6g )急则温之,缓则补之(+生地30g 当归6g 制首乌15g)③阳和汤:阴疽,G-感染,浆细胞乳腺炎(肾)阳虚之人,常带三分表少阴热化:①黄连阿胶汤(大细胞性贫血)阿胶:以皮治皮;VB12缺乏,黏膜脱落出现镜面舌  吴鞠通的使用方法:去鸡子黄+地黄 甘草心火不寐:黄连阿胶汤 肾火不寐:酸枣仁汤(酸枣仁:缓解症状,甘草+知母:调节激素)②当归贝母苦参丸:快速性心率失常、失眠③苦参汤④加味四妙永安汤:玄参30 金银花60当归30 甘草15 丹皮9 赤芍30 升麻6 牛膝30 用于丹毒、血管炎等G+感染⑤百合洗方:改善皮肤皲裂矾石汤:脚气病 敛汗、去油、杀虫少阴虚损:①桃花煎:盐菟丝子50g 白芷9g 白术9 薏苡仁60 红花6 枸杞10 白敛9 僵蚕9 郁金30 可用于治疗黄褐斑。②薏苡败毒散:可用于治疗寻常疣。补骨脂、桑寄生属补肾药中的抗病毒药物③双补丸:用于阴阳两虚,撤激素时的辅助用法。生地15-150g 熟地15g 知母6g 附子6-150g 炙甘草6-30g服用激素后表现出的热并非是真热厥阴之为病,消渴,气上撞心,心中疼热,饥而不欲食,食则吐蛔,下之利不止。蛔虫:引起过敏,嗜酸性粒细胞增加①厥阴复胜:乌梅丸证:调节皮质激素②厥阴寒化:当归四逆汤证:雷诺病、冻疮、外周血管收缩不良③戊己丸证:吴茱萸:抑制腺体分泌,用于湿疹、神经性皮炎④厥阴瘀血:大黄蛰虫丸证⑤阴阳毒:升麻鳖甲汤、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消风散和防风通圣散拆解:消风散:疏风(治风先治血)止痒、制亢(清热、平肝)、减少渗出、润燥荆芥、防风、蝉蜕——疏风止痒——抑制免疫应答石膏、知母——清热——消炎,控制炎症、抑制血管扩张苦参、苍术、木通——燥湿利湿——减少渗出当归——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——控制炎症生地——清热养阴润燥牛蒡子、胡麻仁——通便甘草——清热解毒生津——类激素样作用,控制炎症防风通圣散:太阳——麻黄、荆芥、防风、连翘、桔梗少阳——黄芩、芍药、薄荷、滑石、甘草阳明——栀子、石膏、大黄、芒硝太阴——川芎、当归、白术防风通圣散和消风散组成相似防风通圣散解表更强,适合于渗出较少,瘙痒不明显,热稍重一些的消风散适合于渗出较多,瘙痒明显(以上内容由太湖学堂中医皮肤病课程整理所得,已注明出处来源。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。)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5月12日齐翔转2上涨0.49%,转股溢价率35.51%
下一篇:居然智家: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年报被出具“保留意见”影响,继续推进出海计划
友情链接: